CA6140車床撥叉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則及工藝裝備設計
- 文件介紹:
- 該文件為 doc 格式(源文件可編輯),下載需要
20 積分
- CA6140車床撥叉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則及工藝裝備設計
一、零件的分析
(一)零件的作用
題目所給的零件是CA6140車床的撥叉。它位于車床變速機構中,主要起換檔,使主軸回轉運動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,獲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。零件上方的φ20孔與操縱機構相連,二下方的φ50半孔則是用于與所控制齒輪所在的軸接觸。通過上方的力撥動下方的齒輪變速。兩件零件鑄為一體,加工時分開。
(二)零件的工藝分析
CA6140車床共有兩處加工表面,其間有一定位置要求。分述如下:
1. 以φ20為中心的加工表面
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:φ20的孔,以及其上下端面,上端面與孔有位置要求,孔壁上有一個裝配時鉆鉸的錐孔,一個M8的螺紋孔。下端有一個47°的斜凸臺。這三個都沒有高的位置度要求。
2. 以φ50為中心的加工表面
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:φ50的孔,以及其上下兩個端面。
這兩組表面有一定的位置度要求,即φ50的孔上下兩個端面與φ20的孔有垂直度要求。
由上面分析可知,加工時應先加工一組表面,再以這組加工后表面為基準加工另外一組。
二、 工藝規程設計
(一)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
零件材料為HT200。考慮零件在機床運行過程中所受沖擊不大,零件結構又比較簡單,故選擇鑄件毛坯。
(二)基面的選擇
基面選擇是工藝規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。基面選擇得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,生產率得以提高。否則,加工工藝過程中回問題百出,更有甚者,還會造成零件的大批報廢,是生產無法正常進行。
(1)粗基準的選擇。對于零件而言,盡可能選擇不加工表面為粗基準。而對有若干個不加工表面的工件,則應以與加工表面要求相對位置精度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。根據這個基準選擇原則,現選取φ20孔的不加工外輪廓表面作為粗基準,利用一組共兩塊V形塊支承這兩個φ32作主要定位面,限制5個自由度,再以一個銷釘限制最后1個自由度,達到完全定位,然后進行銑削。
(2)精基準的選擇。主要應該考慮基準重合的問題。當設計基準與工序基準不重合時,應該進行尺寸換算,這在以后還要專門計算,此處不再重復。
(三)制定工藝路線
制定工藝路線得出發點,應當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、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,在生產綱領已確定的情況下,可以考慮采用萬能性機床配以專用工卡具,并盡量使工序集中來提高生產率。除此之外,還應當考慮經濟效果,以便使生產成本盡量下降。
1.工藝路線方案一
工序一 粗、精銑φ20孔上端面。
工序二 鉆、擴、鉸、精鉸φ20、φ50孔。
工序三 粗、精銑φ50孔上端面
工序四 粗、精銑φ50、φ20孔下端面。
工序五 切斷。
工序六 鉆φ4孔(裝配時鉆鉸錐孔)。
工序七 鉆一個φ4孔,攻M6螺紋。
工序八 銑47°凸臺。
工序九 檢查。
上面工序加工效率較高,但同時鉆三個孔,對設備有一定要求。且看另一個方案。
2.工藝路線方案二
工序一 粗、精銑φ20孔上端面。
工序二 粗、精銑φ20孔下端面。
工序三 鉆、擴、鉸、精鉸φ20孔。
工序四 鉆、擴、鉸、精鉸φ50孔。
工序五 粗、精銑φ50孔上端面
工序六 粗、精銑φ50孔下端面。
工序七 切斷。
工序八 鉆φ4孔(裝配時鉆鉸錐孔)。
工序九 鉆一個φ4孔,攻M6螺紋。
工序十 銑47°凸臺。
工序十一 檢查。
上面工序可以適合大多數生產,但效率較低。
綜合考慮以上步驟,得到我的工藝路線。
3.工藝路線方案三
工序一 以φ32外圓為粗基準,粗銑φ20孔下端面。
工序二 精銑φ20孔上下端面。
工序三 以φ20孔上端面為精基準,鉆、擴、鉸、精鉸φ20孔,保證垂直度誤差不超過0.05mm,孔的精度達到IT7。
工序四 以φ20孔為精基準,鉆、擴、鉸、精鉸φ50孔,保證空的精度達到IT7。
工序五 切斷。
工序六 以φ20孔為精基準,粗銑φ50孔上下端面。
工序七 以φ20孔為精基準,精銑φ50孔上下端面,保證端面相對孔的垂直度誤差不超過0.07。
工序八 以φ20孔為精基準,鉆φ4孔(裝配時鉆鉸錐孔)。
工序九 以φ20孔為精基準,鉆一個φ4孔,攻M6螺紋。
工序十 以φ20孔為精基準,銑47°凸臺。
工序十一 檢查。
雖然工序仍然是十一步,但是效率大大提高了。工序一和工序二比起工藝路線方案二快了一倍(實際銑削只有兩次,而且刀具不用調整)。多次加工φ50、φ20孔是精度要求所致。
以上工藝過程詳見圖3。
(四)機械加工余量、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確定
”CA6140車床撥叉”;零件材料為HT200,硬度190~210HB,毛皮重量2.2kg,生產類型大批量,鑄造毛坯。
據以上原始資料及加工路線,分別確定各家工表面的機械加工余量、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:
1. 外圓表面延軸線方向長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(φ20,φ50端面)。
查《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》(以下稱《工藝手冊》)表2.2~2.5,取φ20,φ50端面長度余量均為2.5(均為雙邊加工)
銑削加工余量為:
粗銑 1mm
精銑 0mm
2. 內孔(φ50已鑄成孔)
查《工藝手冊》表2.2~2.5,取φ50已鑄成孔長度余量為3,即鑄成孔半徑為44mm。
工序尺寸加工余量
鉆孔 2mm
擴孔 0.125mm
鉸孔 0.035mm
精鉸 0mm
3. 其他尺寸直接鑄造得到
由于本設計規定的零件為大批量生產,應該采用調整加工。因此在計算最大、最小加工余量時應按調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確認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