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形軸承箱鉆兩支腳Φ26通孔Ra12.5夾具設計(全套設計及CAD圖紙)
- 文件介紹:
- 該文件為 rar 格式(源文件可編輯),下載需要
20 積分
-

- 1 計算生產綱領,確定零件的生產類型
如圖 所示為角形軸承箱,假設該產品產量為Q=5000臺/年,n=2件/臺,結合生產實際,設其備品率為16%,機械加工廢品率為2%,現制定該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。
技術要求如下:
1.1 鑄件應消除內應力;
1.2 未注明鑄造圓角為R2 ~ R3;
1.3 鑄件表面不得有粘砂、多肉、裂紋等缺陷;
1.4 允許有非聚集的孔眼存在,其直徑不大于5mm,深度不大于3mm,相距不小于30mm,整個鑄件上孔眼數不多于10個;
1.5 去毛刺,銳邊倒鈍;
1.6 材料 HT200,N=Qn(1+a%+b%)=50002(1+16%+2%)=11800。
角形軸承箱年產量為11800件/年,零件重2.98kg。根據教材表1-5,生產綱領與生產類型的關系,角形軸承座是輕型機械中的零件,屬輕型零件;則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。
2 零件的分析
2.1 零件的結構分析
角形軸承箱是機用床的一個重要零件。它位于車床機構中,主要用來支撐、固定在軸承的箱體,通過固定軸承來實現軸承的正常運轉。槽50h11與端面100h11為配合表面有較高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。140h11為內圓較高的定位基準,φ180H7孔為軸承配合有較高的精度。
2.2 零件的技術要求分析
通過對該零件的重新繪制知,原樣圖的視圖正確、完整,尺寸、公差及技術要求齊全。根據零件的尺寸圖,可以初步擬定零件的加工表面,其間有一定位置度要求。
該零件上的主要加工面為兩個端面、兩個側面和φ180H7孔。
為此以下是底板座架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間的位置要求,分述如下:
在尺寸圖中,左視圖上標注的零件的兩側面(100h11)垂直于基準C(φ180H7孔的軸線)其垂直度公差為0.1mm。
在左視圖上標注的寬度為50h11的(兩槽)槽的兩側面平行于基準B(左視圖中零件的左側面),其平行度公差為0.12mm。
左視圖上標注的φ180H7的孔有圓度要求,其圓度公差為0.008mm。
在尺寸圖中,樹視圖上標注的寬度為50h11的兩槽的內槽面有垂直度要求,其垂直度公差為0.12mm。
主視圖上標注為的孔,有位置度的要求,其位置度公差為0.6mm
在尺寸圖中,俯視圖上標注的寬度為50h11槽,有位置度要求,其公差值為0.4mm。
由零件圖可知,零件的不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為6.3um。零件的材料為HT200。
鑄件要求不能有吵眼、疏松、氣孔等鑄造缺陷,以保證零件強度、硬度及剛度,在外力作用下,不致于發生意外事故。
根據各加工方法的經濟精度及一般機床所能達到的位置精度,該零件沒有很難加工的表面尺寸,上述表面的技術要求采用常規加工工藝均可以保證,對于這兩組加工表面而言,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組表面,然后借助于專用夾具加工另一組表面,并且保證它們的位置精度要求。
3 確定毛坯,畫毛坯圖
零件材料為HT200。考慮零件在機床運行過程中所受沖擊不大,零件結構又比較簡單,又是薄壁零件。故選擇鑄件毛坯。考慮到軸承的正反轉和主要受徑向力等情況,以及參照零件圖上所給的該零件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,對于不進行機械加工的表面的粗糙度通過鑄造質量保證,又已知零件生產類型為大批量生產,該零件的外形尺寸不復雜,又是薄壁零件,毛坯的鑄造方法選用金屬型澆注鑄造。又由于箱體零件的φ180H7孔需鑄出,故還應安放型芯。此外,為消除殘余應力,鑄造后應安排人工時效。
3.1 鑄件尺寸公差
鑄件尺寸公差分為16等級,由參考文獻1[工藝設計簡明手冊]表1.3-1可知,由于大批量生產,該種鑄件的尺寸公差等級CT為7~9級,故取CT為9級;加工余量等級MA為F級;由表2.2-3可知,錯型值1.0mm。 ...